他是民国四公子之一,视文学墨宝如生命,在晚年将其全部捐赠国家(民国四大公子之首)
民国时期,奉系军阀大公子张学良,袁世凯之子袁克文等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除了有能力之外,吃喝玩乐也是样样精通。可有这么一位,却与他们都不相同。
他就是张伯驹。
张伯驹和张学良、袁克文、爱新觉罗溥侗三人齐名,并称为民国四公子。这四人家境优渥,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衣食无忧,这也让他们养成了喜欢玩乐的习惯,但张伯驹却不一样,他不抽大烟不喝酒,全身心投入到了文学领域,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收藏上。
这位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视文学墨宝如生命,却在晚年期间将其收藏的文学作品全部捐赠给了国家。
这到底是为什么?
1898年出生的张伯驹,是张锦芳之子,袁世凯的表侄,可以说从小衣食无忧。当年,由于其伯父张震芳一直膝下无子,张伯驹和其妹妹就被张锦芳过继给了张震芳。张震芳本就是一位熟读四书五经的大才子,张伯驹在其耳濡目染下,也渐渐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张伯驹从小就十分聪慧,展示出了过人的文学功底。他七岁进入私塾学习,仅仅读了两年书便能写诗,深受私塾老师的喜爱,还被同学们称为“神童”。
如此聪慧的张伯驹自然受到了袁世凯的青睐,1911年,张伯驹就和袁世凯的几个孩子一起被送到了天津新学书院读书。张伯驹越来越倾向于文学艺术领域,可其家人却一心想让张伯驹进入军队,成为军人。
袁世凯自然十分欣赏张伯驹,在其家人和袁世凯的帮助下,张伯驹顺利进入军中。可从军后的张伯驹整日闷闷不乐,和其他士兵们总是合不来,仍旧心心念念想要投身于文学领域。家人看到张伯驹如此,自然心有不忍,便不再强迫张伯驹。
得到自由后的张伯驹离开军中,从此全身心投入到了文学艺术领域当中,还结识了梅兰芳、齐如山等人。他们经常聚在一起探讨文学作品,还组织了“国剧学会”。张伯驹的书法绘画天赋极高,书法上著有《中国书法》一书;绘画上他的《楚泽流芳》、《红梅》等作品都是十分著名的作品。
除了文学创作和绘画等,张伯驹还对戏剧和收藏十分感兴趣,尤其是收藏。张伯驹家境优渥,也正是这一点,帮助张伯驹收藏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这其中,西晋文人陆机的手写真迹《平复帖》就在其中,这本字帖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现今传世墨宝中的“开篇鼻祖”,其文学价值不可估量,张伯驹对其十分看重。
张伯驹收藏到如此珍贵的墨宝自然被有心人给盯上了。1941年,张伯驹被一伙歹徒绑架,这群歹徒先是开口要300万元的赎金,张伯驹尽管家境优渥,可300万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绑匪当然知道其拿不出这么多钱,便提出用《平复帖》抵之。
张伯驹得知后,当即表示,宁可他死也不能将《平复帖》交给绑匪。就这样双方僵持了近8个月的时间,绑匪最终妥协,将300万的赎金降到了40万,张伯驹的家人筹集到钱后终于将张伯驹解救了出来。
由此可见,张伯驹是多么喜爱自己收藏的字画,宁可死去也不愿将收藏的字画交出。
除了这张《平复帖》,张伯驹还收藏有隋代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书写的《张好好诗》、宋朝赵佶所画的《雪江归棹图》等诸多名作。晚年的张伯驹生活十分清苦,可他仍旧不愿意变卖这些收藏品,要知道,这随便一副拿出去,都是价值连城。
晚年的张伯驹生活十分清苦,尽管如此,张伯驹仍旧选择将这些收藏全部无偿捐赠给国家,据统计,当时张伯驹所捐赠的出的《平复帖》、《张好好诗》等八幅书法作品,总价约超过10亿元。之后,张伯驹又陆陆续续将自己所收藏的书法绘画作品全部捐给了国家。国家得知后,本想奖励其20万元,却被张伯驹婉拒了。
1982年2月26日,张伯驹老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4岁。史树青曾如此评价过他:“我们近代没出过这样高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涵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