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代姐嫁给穷书生,后来成为贵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名垂千古(代姐姐出嫁:霸道总裁深深宠)
我们都知道,古代的男女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而言,一个人婚配给谁那都是要父母亲人来决定的,自己是并没有任何择偶权的。可以说,古代很多夫妻在结婚之前连一面都没有见过,而他们最终能走到一起完全靠父母之间的沟通交流,自然还有契合的八字方可。
除此之外,古代父母之间的沟通还要看“门当户对”一项,这一项甚至最为重要。讲的是,两家联姻儿女们长相如何无所谓、幸福不幸福无所谓,只要他们的结合能给两家带来共同的进步那就够了。而今天我们讲的这个故事,却是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事,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内情呢?
指腹为婚且说清朝道光年间,湖南浏阳当地有两个望族,一个姓谭、另一个姓徐,谭家和徐家都是当地的大家族,族内免不了有许多方面的往来,因此私交也颇好。
更巧的是,当时谭家的夫人和徐家的夫人都先后怀了身孕,这件事情对两家来说都是大喜事。因为两家交情极好,为了亲上加亲,谭徐两家家主就为各自的腹中孩儿指腹为婚,约定若是一男一女,那就促成他们结为夫妻。
结果两家孩子一前一后出生后,竟然真是一男一女,男孩叫谭继洵、女孩叫徐庆缘,于是谭徐两家就为他们定下了娃娃亲,两家来往更是密切,关系更胜从前。不巧的是,谭家家主在谭继洵刚六岁的时候就患了重病,谭家上下为给其看病花费重金,到处寻医问药,但病情仍不见好转,最终竟是一命呜呼了。
谭家家主去世后,家中能顶事的只有谭继洵母亲一人了。因为其母亲只是寻常妇道人家,对于经营家族并不擅长,因此谭家逐渐没落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谭家和徐家自然不算是“门当户对”了,那么谭继洵和徐庆缘的婚事又该走向什么地步呢?
代姐出嫁谭继洵父亲去世后,徐家也派人来探望过谭继洵母子的生活,能给予帮助的也都帮了,但显然,两家的交际没有之前那么密切了。眼看着,马上谭继洵和徐庆缘就到了适宜婚配的年岁了,徐庆缘急了起来。她告诉自己的父母说:谭家已经彻底没落了,自己不想嫁过去受苦受累。
徐庆缘的父亲倒是个明事理的人,针对徐庆缘的“胡言乱语”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依旧准备履行自己和谭继洵父亲此前的“定亲”。但父亲再明事理,也禁不住女儿日日夜夜的哭闹啊。
徐庆缘日复一日地向父母诉苦,其父亲也渐渐松了口气,把自己女儿送过去受苦确实不合适。但徐家毕竟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本就约好的娃娃亲,此时却因对方家道中落就恶意毁约,自是对家族名声不好。
在徐家一筹莫展的时候,徐庆缘的妹妹,也就是徐家的小女儿徐五缘站了出来,她向自己的父亲和姐姐说道:“姐姐不愿意嫁给谭继洵,但是我愿意嫁。”原来徐五缘早就十分仰慕谭继洵的才学了,嫁过去倒也是遂了心愿,同时还能解决家族的问题。如此徐五缘就这样“代姐出嫁”,嫁到了谭家。
相敬如宾谭继洵自知自家的条件已经大不如前了,且又知晓徐庆缘对自己的百般厌恶,因此对于徐五缘倒也是乐于接受。虽然谭家已经家道没落了,但家内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徐五缘的父亲自觉此事办的羞愧,也是经常前来谭家接济一二。谭继洵对于“突然出现”的妻子也是宠爱非凡,两人婚后倒也过得相敬如宾、十分惬意。
徐五缘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有大学问和大理想的人,因此她主动承担家中的所有事务,而鼓励丈夫一心读书。结果谭继洵也没有辜负妻子的期望,参加科考中了举人。
之后,谭继洵继续进京考试,一举考得了进士功名。得此消息后,徐五缘喜极而泣,她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对丈夫的期许没有白费。谭继洵正式入朝为官后,就将徐五缘也接到了京城来享福。之后,徐五缘又为谭继洵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个儿子可是鼎鼎有名,他叫谭嗣同。
结语:我们如今称古代人的婚姻为“封建包办式婚姻”,这样的婚姻幸福的其实并不多。笔者认为,女人们嫁入夫家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居家女人,要照顾一大家子的生活起居,男人们则依靠“一夫多妻制”到处沾花惹草、放肆作为。到头来,这样的男子与女子只是一种因为家族或名分的牵连式关系,而真正的感情早已渐渐消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