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藏记书评- 名家点评东藏记-读者评价东藏记-东藏记经典语录-《东藏记》读后感
作者:小白
一、书籍简介
《东藏记》是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第二卷,并可独立成篇。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对入侵敌人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作品的结构严谨合度、语言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物丰满真切,具有臻于完善的思想物艺术品格。《东藏记》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孟越一家和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对教授间亦雅亦俗的人情世态,对青年人朦胧纯真的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细致的笔墨,既有妙趣,又见真情。
二、名家点评
宗璞在病中苦耕,历时7年,《南渡记》的第二部《东藏记》终于面世。计划中尚有《西征记》、《北归记》,是总书名为《野葫芦引》的多卷长篇系列。
宗璞以她细密从容的叙述方式,建立起优美温婉的语言风格。众多的人物命运和世相心态,在看似平淡的生活情境和细节中缓缓展开,伏有大气磅礴的布局。宗璞笔下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却烙刻了深重的精神创痕,并具有一种柔性的书卷气息。那种浸入骨髓的文化质感,在阅读中竟令人有如置身于《红楼梦》的语境之中。读《东藏记》这样隽永而精致的小说,真是受益又享受。
三、读者评价
两块钱
孟樾的原型,自然是作者宗璞的父亲冯友兰,曾任清华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似乎也做过清华的教务长。其作品所谓《中国史探》自然指的是《中国哲学简史》。宗璞对老父亲一直很是敬爱,这“孟弗之”的谐音大概就是孟夫子了。
庄卣辰的原型,应当是清华物理系主任叶企孙。受尽折磨后,1977你含恨而死。
最容易辨认的是白礼文,活脱脱一个“二云居士”、“狂人”刘文典。
尤甲仁、姚秋尔夫妇,据说就是钱钟书和杨绛,为此还印发了杨绛和宗璞的一段笔墨官司。不过我相信,“冯友兰出卖朋友”这样的话,钱钟书是说过的。这方面,宗璞显得似乎不够大气,据说《上学记》出版后,她还与批评了冯友兰的何兆武争论过。当然,此种原因很是复杂。
秦校长的原型当然是梅贻琦。外国人夏教授,想必原型是清华的“中国通”温德。
钱明经花心,疑似暗指是吴宓。江昉激进,料想恐怕所指闻一多。
只是还没想出生物系教授肖澂的原型是谁。
Mathide
读罢这本书后,不得不感叹宗璞不愧是冯友兰之女,文学功底深厚,虽是在读小说,但却如读散文一样让人觉得清新自然,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她对于昆明天空的描写了,读到那里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家乡,看到了那美丽纯净的蓝天。但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塑造上来看,我总觉得《东藏记》的价值并没有那么高。尤其在人物的塑造上,孟弗之,碧初,嵋,合子等人都太过于完美了一些了,这样的完美让人觉得很不真实,很难让我对这几个角色有很深的印象。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那些让大家记住的人,大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正如美国各种真人秀中所表现的那样,lack of personality的人总是会早早出局,相反,一些具有独特的个性的人,或许他有一些缺点,但是人气却会一直居高不下。宗璞塑造的那群人,却如天上仙人一样,让人觉遥不可及,但是,这样的角色又能在读者心中停留多久呢?再说说情节,在小说中,许多情节都让人觉得有些模式化,且情节发展太平稳了一些,如果不是由于我有着联大和家乡情结,或许我不会给这本书太高的评价。
话说,不看豆瓣书评不知道,原来书里的尤甲仁和姚秋尔居然是宗璞在讽刺钱钟书和杨绛的,再一看又发现,原来钱钟书夫妇和冯友兰之间还有过那么故事。哎,这些小八卦,双方都各执一词,其中的真真假假也只有当事人才清楚了。
elphant
今天看完了《南渡记》,在地铁上就想着回来写点什么。
记得还是在学校的时候,毕业前闲暇时间比较多,就去图书馆借书看。记得借过一本 叫做《东藏记》的小说,当时也没看进去,翻了翻就还了。
后来《东藏记》入了茅盾文学奖,这时候才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买来细看。这次竟然看进去了。当时也没有整块整块的时间,断断续续的看。看完之后,对于书 中人物还不是很熟悉,不过已经有些惦记。
过了几个月,又去西单图书大厦买了所谓的姊妹篇《南渡记》。应该算是《东藏记》得上一篇。再次翻看,书中人物已经熟悉,有如故人想见。这本书几乎是在地铁上看 完的,每天上下班乘坐地铁的时候看;而且几乎是站着看完的,因为在地铁上能有座 位的机会不多。
小说情节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写作也没有感觉有什么出人之处,甚至有些地方仔细品味一下会有做作之嫌。但是,今天在下班的地铁上看完之后,合上书细细想来,既然感觉有种略微的失落。书中的人物,感觉就像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同事抑或是朋友,突然到了今天结束了,就好像要分别了,以后或许就见不到了一样。非常细微的感 觉,对我来说,这或许就是这本小说的过人之处。
disound
最近看了看宗璞的东藏记 不愧为茅盾文学奖得主(不过我觉得这本书拿茅盾文学奖怪怪的 感觉茅盾文学奖都是又红又专的类型)
里面对于钱钟书夫妇的影射真是太好玩了 我还以为钱钟书是最善于刻薄的——围城里简直到处都是 真是一篇关于刻薄者被刻薄的故事
心有灵析
这本书,是我大学时代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到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好书之一。记得我高考的前一年还是后一年啊,高考语文卷子的阅读就节了一段宗璞的文字。在书馆偶然看到她的小说,就借出来读,没想到,竟然这么好。故事很像《围城》,但没钱先生写得那么酣畅淋漓。4、5年过去了,情节已经记不清了。但我知道,这是一本好书。
四、作者简介
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退休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既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又得外国文化长期耳濡目染,她的作品蕴含着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鲁鲁》《三生石》、童话《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散文《西湖漫笔》《奔落的雪原》《花朝节的纪念》《三松堂断忆》等,出版了多种小说童话散文选集。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组成的四卷本长篇小说《野葫芦引》,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