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12年,一个琴童妈妈的心经-琴童成长之路
原标题:坚持12年,一个琴童妈妈的心经
上周五对着镜头随口录了几句“琴童妈妈的真心话”,没想到爆了。
点击量直冲百万,点赞转发都上了万。
Dr小鱼空间
,赞
1.1万
评论里好多资深琴童家长对视频感同身受。
只有真正陪伴孩子走过这条路的人,才懂得学习乐器的艰难和坚持下来的价值。
好多朋友说,道理谁都懂,但陪孩子弹琴实在太可怕了,分分钟就要原地爆炸。
大家要我讲讲如何才能鼓励和引导孩子坚持学琴。钢琴崩盘了,一个资深琴童妈妈的心里话
今天我就站在一个普通琴童家长的角度,讲讲难度爆表的“学钢琴”。
鸡娃难度,参见下图
#1
Dr小鱼
缘起
老实说,曾经我没想过让孩子学琴,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学琴半途而废的阴影很大,我不认为我能让孩子坚持。
学琴缘起一次孩子的发问。
我家大儿子小时候非常喜欢听周杰伦的歌,那个年代也是周杰伦最红的时代,大街小巷天天播放《菊花台》、《青花瓷》,到处都是周杰伦代言的广告。
有一天几个小朋友玩耍时互相问:“长大了,你想当什么?”
别人都说科学家、宇航员,我家娃说的是:“我想当周杰伦。”
回家的路上,我问他为什么想当周杰伦,他说:“因为周杰伦不用打卡上班,唱歌打广告就能挣钱。”
我被他的童言稚语笑晕了,我估计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我天天抱怨上班打卡,他把我的话记在了心里。
看到我狂笑,他不明所以,还非常严肃认真地问我:“妈妈,怎么才能当周杰伦?”
我对他说:“那得学钢琴,周杰伦成名后经常说,全靠小时候妈妈让他学钢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听到我的话,孩子眼睛一亮,坚定地对我说:“那我也要学钢琴!。”
就这样,我们开启了学琴之路,而“周杰伦”这个梗在今后的练琴岁月里也常常出现。
#2
Dr小鱼
孩子学琴,家长先上课
从孩子学琴第一天起,我就非常清醒。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的孩子也非常普通,我们不可能走专业路线,更加不可能当“周杰伦”。
但既然决定学琴,我就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把钢琴当成一个终身的爱好,而不只是草草地“学过”而已。
现在回想起来,我在孩子学琴之初,做得最正确的事是:孩子学钢琴,家长先上课。
也是无意之间,我在书城看到了茅为蕙老师写的书。
书里面不少观点,给我提供了陪伴孩子学琴的正确理念。
正是运用了这些理念,让我有机会陪伴孩子把钢琴坚持下来。
比如,茅为蕙谈到学琴的“慢”,她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要追求学得快、练得多,而要容忍孩子慢慢学。
刚开始练20分钟,30分钟,大了再来加时间。
这些理念与传统的开始学钢琴就要严格要求,完全不同。
由于提前看了茅为蕙老师的书,我对孩子练琴和成果,非常淡定。
也正因如此,我们家学钢琴,完全没有别的家庭那种鸡飞狗跳的场景。
这就是能坚持学下来最重要的基础。
#3
Dr小鱼
学琴的关键,不在兴趣
每一个琴童在学了三四年后,都会遇到瓶颈。
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业开始繁重,而最初学琴的愿望早就消失到九霄云外。
很多人说,孩子没兴趣,就不要勉强学了。
但对于学琴来说,这个观点是绝对的错误。
我自己小时候学过小提琴,没有学下去,就是因为10岁的时候我认真地对父母说“我没兴趣”,我父母就同意我放弃了。
长大后,我对此非常后悔,因为作为小孩,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有兴趣”。
我所谓的“没兴趣”,只是逃避练琴的借口而已。
孩子学琴后,看到著名钢琴家刘诗昆的一个访谈,我多年的心结被彻底打开。
他以自己的学琴经历和开办钢琴机构的观察谈到“学琴兴趣问题”,他说:“没兴趣学不好,是针对成年人而言的 ,小孩子学琴不要过多考虑兴趣。”
他说:学琴是学业,不是消遣。
如果想让孩子坚持学琴,就要把学琴当学业。
试问,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作业做得不好,家长会因为“没兴趣”而允许孩子辍学吗?
如果真的把学琴当学业,就不应该因为孩子说没兴趣而放弃学琴和练琴。
刘诗昆这个观点,给了我坚持学琴的方法。
我家孩子三四年级的时候,也说过“不想学琴了”。
起初,他说不想学琴时,我会哄着他对他说:“不学琴,就永远当不了周杰伦了,你想清楚哦。”
小小的他,每次听到这句话就会打消放弃的念头。(为了不过上班打卡的生活,要坚持练琴)
长大一些后,就不那么容易哄了。
记得四年级时,他再一次提出“坚决不学琴了”,我对他说:
18岁以前,父母是监护人,学不学琴决定权在父母。
18岁以后,你可以自己选择。
听到这话,他好像看到一些希望,对我说道:“好的,那你要说话算话,我学到18岁,就不学。”
就这样,在一边哄骗一边强制中,他坚持学了下来。
到了初中以后,孩子懂事了,琴也弹得好听了。
只要一弹琴,总会得到同学朋友的赞赏和羡艳,这种正反馈让他慢慢开始爱上音乐,也爱上了练琴。
特别是初中学业繁重的时候,每天晚上做完作业,他都要打开钢琴练会琴,把练琴当成了放松和消遣。
我清楚的记得,初三的时候,我们经常因为他晚上长时间练琴不去复习功课,而发生争执。
小时候是催着上琴,大了变成催着下琴。
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现在到了高中,孩子已经把练琴当成了习惯,哪怕在学校住校,也要想法设法练琴。
如果连着几天没练琴,他会觉得很不自在。
虽然,未来他可能不会走上专业音乐道路,但弹琴成为了他终身的爱好。
现在,他常常感慨,“幸好小时候坚持了钢琴,太感谢妈妈了”。
他的这句话就是对我12年坚持的最好回报。
#4
Dr小鱼
坚持学琴,家长要注意的几点
学乐器的好处不用多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如果决定让孩子学琴,并且希望坚持下去,我认为最重要的力量在家长。
家长的认知和行为,完全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学下去。
想让孩子坚持学琴,家长需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
普通孩子学乐器也好,学体育也好,99%都无法走上专业道路。
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和体育的初心, 本来也不是让他们成为职业艺术家或运动员,所以不要把结果看得过重。
一开始就要知道,学的是“无用”之物,但漫长的人生需要“无用”。
在不确定的未来,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2、不比
每朵花有自己的花期,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节奏。
学琴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只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按着自己的节奏坚持下去,就是成功。
很多孩子放弃学琴,是家长没有耐心,看着别人的孩子弹得好,自己的孩子弹得差,就焦虑得不行,破坏了节奏。
3、慢即是快
市面上充斥着“三年过十级”的学琴广告,好多孩子学了一年多就过五级,不懂的家长以为快点把级考完最划算。
其实,这种学琴方法大错特错。
如果一开始学琴过快,强度过大,让孩子恐惧厌烦练琴,是最大的失败。
前期慢点,把基础打好,后期孩子长大了,手指技能和理解力上去了,学起来会容易得多。
4、固定时间练琴,把练琴放在作业前
上了小学后,要跟孩子明确:练琴和作业一样重要。
很多孩子放弃学琴的原因是做作业太慢,晚上没时间练琴,这也是我小时候学琴的困境。
大多数孩子做作业慢,不是因为作业多,而是因为磨蹭,与其让他们拖着慢慢完成作业,不如减少做作业的时间,逼他们提高效率。
所以,我把孩子练琴的时间放在做作业之前,每天固定时间练完琴,再做作业。
5、持续给孩子“洗脑”
儿童心理学有个名词叫“标签效应”,意思是你给孩子贴什么标签,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所以,孩子学琴后,我经常对他说:“你好有音乐天赋,你真热爱钢琴啊!”
但他对此并不领情,常常反驳道:“胡说,我一点都不爱钢琴,也没有天赋。”
但我却坚定地对他说:“那是你当局者迷,你就是特别有天赋的人,你很爱弹琴,经常做梦都在练琴呢。”
每当他弹琴的时候,我都会由衷地感叹:“真幸福啊,在家就可以免费听音乐会……”
就这样在我持续多年的“洗脑”中,他慢慢认可了自己的“天赋”和“热爱”,从被动练琴变成了主动练琴。
6、学琴不会耽误学习
很多家长以“小升初”、“中考”之名,让孩子放弃学琴,在我看来这非常令人惋惜。
事实上,学琴不仅不耽误学习,还会促进学习。
且不说音乐对脑细胞发育的促进作用,以及练琴对左右脑协调的发展。
光是练琴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就值得坚持下去。
学习再勤奋的孩子,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学习,他们总有很多时间被荒废,没事做的时候,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不如把这些碎片时间抽一点来练琴,就能把乐器坚持下来。
这篇文章我写了三天才写出来,希望能给琴童家长一点坚持下去的力量。
相信我,陪伴孩子坚持下去,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感谢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