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学说八大学派(先秦诸子学说的简介概括)
中国古代有哲学吗?毫无疑问我们是有的,我们比西方、中东的古代世界过早进入了哲学理性思辨的历史,只可惜后来的哲学理论渐渐成了统治阶级特有的官学,因禁止学术自由以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及手工业经济发展,在一轮轮思潮当中始终未孕育出现代科学启蒙运动。
中国从公元前五世纪到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历了先秦诸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唐代中国特色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共6个阶段。
最为精彩的理论还是先秦诸子时期的百家争鸣。
在夏商时期,中国古代思想还属于神学的意识形态,在祭祀活动时人们就喜欢一起做些自然崇拜、预测吉凶等活动,从这些活动当中诞生了后来的两门学派、一派以巫祝术作为专长的阴阳家,另一派以爱好礼乐的儒家。
阴阳家与儒家之间本是一脉传承,但因其巫祝术过于装神弄鬼,可惜入不得贵族阶级的庙堂,但他的阴阳五行之说却广泛流传,融入其他学术理论当中。
儒家就是诞生于宋国贵族当中的一派学说,最开始就是支持旧文化、旧制度的一种主张,一名叫孔丘的宋国贵族看到了周朝的没落,于是甘愿做一名老教书匠复兴西周国学传统文化,将贵族才能学习的《诗》、《书》、《礼》、《乐》平民化了,从此开宗立派,门徒众多,后来还出了两位儒学大师:孟子和荀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对儒士圣贤之道的高度概括。
当时与儒家学说齐名的是道家,道家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人应当从自然当中获得启示,所以应当作为一名隐士,理解事物的世事无常,休养生息,无为而为,无治而治,则可以无不为,无不治了。所以只要遵循道,则可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家学说讲的是天道,讲的是自然之道,即便是放在当下也是不过时的大智慧。
在当时的乱世,有一些下层失业流民,他们慢慢形成了专门帮人打仗的专家团队,其中出了一名叫墨翟的武士,后来做到了宋国的大夫,由此开创了一门学派:墨家。墨家虽然是帮人打仗,但是却反对侵略的打仗,而且墨家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而且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这就是墨家的“非攻主义”。他们还觉得天下之所以乱,是因为人的相互争斗,天下人都应该视人为己,互相帮助,不但利他而且还利己,所以又是“兼爱主义”。墨家学说在平民阶级当中是有很多粉丝的,墨家反对贵族文化和制度,提倡勤苦节俭,只可惜墨家最后还是代表的旧文化和旧制度,他反对的只是儒家代表的上层精英文化和制度,而自己不过是下层的守旧。不过墨家给了我们很多的文学创作启迪,比如游侠、比如器械机关术或偃师职业。
在先秦诸子学当中,阴阳家影响出了很多的方士,但未能成为哲学思想,但其风水学、相术学、奇门遁甲、摸金点穴等后来称为易学的行走江湖之说却是在现在都大行其道,成为国学的一部分。
而儒家、道家、墨家始终只属于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
而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则因其实用性很强,不光成了一门学派,更是治国理政的热门专业,法家代表的是政治思想、名家代表的是逻辑思想、兵家代表的是国防思想、纵横家代表的是外交思想。
法家与名家有相似性,都很在乎法理,不过法家更多的是研究治国。名家研究的是做一名好讼师。
名家学说是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逻辑学开山鼻祖,中国人说话普遍缺乏逻辑,比如概念模糊、非黑即白、集合与个人不分等等都是因为逻辑学始终不够普及。
法家提倡赏罚分明,
兵家与纵横家的代表人物都出自于鬼谷子之徒,兵家提倡“不战而屈人之兵”,所谓“上战阀谋、其次阀交、最下才是攻城”,所以“兵才国家大事,生死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兵家思想并非穷兵黩武的匹夫之勇,而是战斗之前先进行庙算,就像现在的兵棋推演,算赢则战,算不赢则不战。以下棋的套路作为阳谋,以打牌的招数作为阴谋,坚持守正出奇。
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好办法就是搞外交,所以纵横家粉墨登场,纵横家玩的就是外交说服术,主要策略就是“合众”与“连横”。简单点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就是在合众,“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在连横。
最终这场诸子百家争鸣,笑到最后的是法家,法家打破了原有的制度,建立了封疆建国的制度,使得生产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不过法家制度过于激进,没有调控的法规最终让平民百姓民不聊生,在汉朝取代了秦王朝后其主导地位被取代。
以上就是先秦诸子学说中的八大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