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管理最有效的方法,让你处处彰显优势(职场中如何建立个人强大优势)

团队管理,有很多种方法,但没有一个方法比我下面要说的这个方法更有效,更能够让你的团队变得强大起来。这个方法不但适用于团队,也适用于个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这是老子《道德经》的一句话,大概意思就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也就知道什么是不善了。
那么这句话和团队管理和个人成长有什么联系呢?首先让我们看看两个小故事。这两个小故事出自《韩非子.五蠹》,一则说楚国有一个叫直躬的人,因举报父亲窃羊而为令尹所杀。另一则说鲁国某人随军作战,三次参战三次临阵脱逃,孔子问他原因,他说:我家有老父,我要是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孔子因其孝而大加夸赞。
令尹判直躬死罪,是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孔子推举逃兵他做官,认为这是孝子。结果就是令尹判直躬死罪,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轻易地投降逃跑。
对此韩非子说: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

治国靠法度,治军作靠军纪,有些时候制度是与私利相冲突的,但无论如何冲突都不能用私利去破坏甚至取代法度,像令尹和孔子这一诛一赏结果必然会影响人们对是非善恶的判断的。
而一个团队或者个人,如果奖罚实施与治理要点在价值观上完全弄拧了,那么就会造成奖罚与目标相悖的导向性错误,它可以使团队激励反作用于自身利益,促生团队本不想要的行为和结果。可怕的是,在许多团队中,在那些至关重要的管理环节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这类致命的错误。
比如:以供货满足率作为采购业务的单一考核指标,以销售额作为销售业务的单一考核指标。这些行为虽然可以提高效率和业绩,但也会让人们只追求短期效应,而忽略长远利益,是一定会滋生出一些影响全局,混淆是非的事情的,这些对于团队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所以说,在管理上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制度,这个制度要能够为团队长远利益服务,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个制度不能因为短期效益或者其他任何可以带来巨大利益和好处的原因而随意更改和废弃,更不能做出一些让大家产生是非混淆错觉的决定。
说个简单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一个团队面临销售下降的困难,这个时候双十一即将开始,那么他们想借着这个机会提高销量,而唯一好的方法就是价格促销,但如果那价格降得太低就会造成亏损,如果不大幅度降价就无法给消费者带来足够大的吸引力。怎么办?
大家苦思冥想要领,结果有一个人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的方案,这个方案就是在促销前更改产品价格,将产品价格提高百分之三十,然后在促销期间直接降价百分之六十,如此大的优惠,肯定能吸引来很多人的目光。
对此有人提出不同看法,说团队始终遵循诚信原则,这也是团队发展的理念和根本制度,如果这么做会毁掉团队好不容易才树立起来的形象,这种短期效益肯定会有损团队长久发展。
对此大部分人不以为然,觉得只要弄的好,那么就问题不大。这个方案最终得以通过实施,销量也因此大幅度提高,所有人都在庆祝,唯独那个反对者要摇头叹息。

当一个团队或者个人,为了短期的利益而违背原则,背叛自己的理念,那么势必让大家的是非观念出现混乱,就一定会接连不断催生出为了短期效益而“无所不用其极”的行为,在这种可以摸得着的短期效益的刺激下,作为管理者如果不能告诉大家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甚至混淆是非,以利益取代制度,那么结果必然让所有人不再以恶为恶,以善为善,将团队的价值观打得稀碎。
一个团队和个人如果价值观碎了,如果善恶翻转了,那么即便能够因此得到短期的效益提升,但长久看,其影响是却可能是你承受不起的。
不久后,该团队的方案被揭发了出来,然后便是形象的彻底崩盘,消费者的彻底抛弃。知道此时大家猜追悔莫及,可是已无回天之力。
这就是混淆善恶的后果,当然有些人会拿出很多例子,来证明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妥,很多团队都是这么做的,还不是活得好好的,实在不行咱换一个团队名字重新再来就是,反正赚钱最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像样的被大家完全信任的团队的原因所在,也是为什么我们身边很多百年团队把自己玩残的关键原因,他们本该做得更好,本该更有优势,可我们没有看到。
说了这么多,只是在讲一句话,要想让你的团队具有竞争优势,就要让所有职工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也就是你所确定的制度要得到坚决的执行,而不时得过且过,随意随性更改。如果你能够做到完全按照所制定的制度行事,那么你的团队必然很少产生负面的东西,很难出现太大的矛盾,必然会如行云流水一般运行,成为一个不可战胜的,最少也是一个处处占据优势的团队。而这就是老子这句话在职场的真谛。